潮新闻客户端记者朱丽珍手机股票配资app
这两天,杭州家长的朋友圈,估计都被杭州一位少年刷屏——来自杭州学军中学的董镇宇,在第66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(IMO)竞赛中获得金牌,这是学军中学的第二枚国际数学奥赛金牌,也是杭州历史上的第二枚,含金量可想而知。
7月21日上午,董镇宇从澳大利亚返程后,第一时间回到母校杭州学军中学教育集团文渊中学,分享他的夺冠经历。
很多人关心,“金牌少年”是怎么培养出来的?他的成功经验能否复制?这位"别人家的孩子"身上,还藏着哪些值得借鉴的“通关攻略”?
7月20日晚,迎接国家队一行载誉归来
三冲国家队最终摘金
天赋之余更靠毅力和拼劲
高一就进入国家集训队,被保送到清华大学,三次进入过国家集训队,最终夺得第66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(IMO)金牌,董镇宇的数学竞赛经历,书写了“少年传奇”,也备受杭州家长的关注。
颁奖典礼当天的几张合照,董镇宇一脸严肃,就有不少家长关心,是不是比赛压力比较大。
颁奖现场
“没有什么压力,感觉挺平淡的,所以情绪确实没有过于激动。”回到母校,面对多家媒体的镜头,董镇宇话不多,一脸腼腆。
回顾起这次的国际数学奥林匹克之旅,他总结“比较松弛”。“考前我们几个国家队的队员,也会在房间里活动放松,教练经常来给我们送吃的。”
这样的“松弛”,也体现在他的日常学习中。
“除了考试那几天会有一点压力,平时也没有那么紧张。”董镇宇的几句话,或许会让人发出“天赋大于努力”的感叹,但他的经历正好说明,想要冲击梦想,靠天赋并不足够。
董镇宇与另外5位国家队队员
董镇宇三冲国家队,这在全国都很少见。
“第一次冲击国家队,止步第一轮;第二次最后差了一分,当时都有点动摇了,去上了大学的预科;直到考了第三次才进入。”总结自己的冲击国家队的经历,短短几句话,背后却是付出了异于常人的心血。
杭州学军中学数学竞赛教练肖一君老师,从董镇宇进入文渊初中开始,就是他数竞的领路人,见证、陪伴了他的6年成长。
“能进入国家队的,都是天赋型选手,但董镇宇有自己的特点。”肖老师回忆,为了冲击国家队,特地让董镇宇准备了做题目的本子,高一就标注了上千题,集中起来有厚厚一叠,这些积累,让他在高一就拿到了保送清北的名额。
第一次冲击国家队失败后,肖老师带着董镇宇复盘,“有些题目简单,被扣了过程分,第二年就有针对性地加强。”从董镇宇的做题本上,也可以发现字迹从最初的潦草,到后来越写越工整,“第二次离国家队只差一分,过程分的问题得到解决,可能差了一点运气。当时还特地咨询了他的学长梁敬勋,让他给出专门的训练指导。”
三冲国家队,彼时董镇宇并不被看好。“外界的声音都觉得不太可能,但我们却很有信心,因为一次次冲击的过程,他一点点补上了短板。”肖老师总结,董镇宇这一路靠天赋脱颖而出,但一步步走得很踏实,更突显了他坚忍不拔的毅力。
参加第66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(IMO)竞赛,董镇宇手举国旗
数竞更多靠兴趣和爱好驱动
金牌选手还有一些共同特点
董镇宇回母校当天,他的妈妈也来到了现场。
在妈妈眼中,董镇宇话不多,但自己心里比较有分寸,尤其是喜欢做的事情会坚持去做,是一个心思比较简单的孩子,但把他培养成数学高手,却不是妈妈起初的设想。
“我还想着培养一个带点文艺气息的孩子,是幼儿园的时候,家门口一家培训结构的围棋老师,发现他的逻辑性很强,后来才慢慢开始接触了一些逻辑思维方面的训练。”董妈妈说,当年董镇宇学习数学竞赛,杭州的氛围并不像现在这么浓郁,家里也并不是冲着拿什么奖项去,而只是出于孩子感兴趣,“很多时候是他自己内心的信仰和爱好在驱动。”
走竞赛这条路,孩子的天赋、学校的引导和家长的支持,哪个更重要?董妈妈坦言,身边很多家长,也会问起这些问题,在她看来,这是一个因人而异,没有办法量化的回答。
“我想天赋一定有一些关系,但每个孩子对不同方面的敏感度是不一样的,再有天赋的人,没有成长的土壤,可能也是浪费,所以每个要素都很重要。”董妈妈更强调一点,孩子喜不喜欢这件事情,“他有没有热情,能不能坚持,这是更重要的。”
杭州学军中学教育集团文渊中学党支部书记、校长边红平谈到,像董镇宇这样的金牌选手,有一些共同点:自律、兴趣广泛,而且特别爱好体育。
比如董镇宇就喜欢打羽毛球。这一次回到母校,杭州学军中学党委书记杨凯锋还代表学校,特地赠送了他一副羽毛球拍。
学校赠送董镇宇羽毛球拍
另外,针对像董镇宇这样的极少数学有余力,并且对某些领域兴趣浓烈,比同龄人走得更深,存在超前学习的能力的学生,边校长更建议不要给他们设置天花板。“刚进入文渊时,董镇宇就探索出了适合自己的高效的学习方法,初中时就能跟着高中生一起上课,学比较深的数学、物理课程,后来跟着肖一君老师,他也是跟比较自己高一届、两届的同学一起学习。我们希望家长、老师都不给这样的学生设天花板,天高任鸟飞,鼓励学生走得更远。”
董镇宇回母校与校长、教练合影
关于超前学和培训班
学霸妈妈有经验分享
培养出董镇宇这样的“天才少年”,董妈妈几乎成为了身边家长的榜样,不少人追着取经。
董妈妈从事科技行业,很知性,回答问题有逻辑条理,谈到自己所扮演的角色,她定义是“后勤部长”。
“学习、竞赛这种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。”董妈妈说,董镇宇小升初开始,她几乎就不怎么管他的学习,小学阶段更多的是习惯、兴趣的培养,并不在意某一门有没有考满分。
还有很多家长关心的超前学习的问题,董妈妈是这样回答的——
“如果孩子有意愿、有能力接受,是支持超前学习的。”董妈妈坦言,董镇宇在小学阶段,就因为学习能力比较强,有老师建议可以课内跳级学习,“我们比较谨慎地处理了这个问题,课内还是跟着学校走,课外的数学竞赛比较灵活,实现了超前学习,像他二年级就开始学四年级的奥数了。”
相比之下,她更建议家长及早地发现孩子的兴趣爱好和天赋。“越小介入,影响越大,效果越好。比如幼儿园时,就可以筛选孩子对什么方面感兴趣,家长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。尊重孩子个性发展,认定一个目标后就坚持往前走。”
在董妈妈看来,教育应该是因材施教,“家庭可以做好个性化培养的补充。”
董妈妈强调,从小她主抓两点:体能和睡眠。
“除了数学的思维训练,我们几乎没有给他报过什么兴趣班,只有体能方面的羽毛球、游泳。”董妈妈强调,身体是做一切事情的基础,她支持儿子参加体育活动,初一时董镇宇每天都要游泳3000米,另外在睡眠上她也有严格要求,“小学晚上9点睡觉,初一差不多9点半,后来最晚也就10点,早上在时间允许情况下,也尽量让他多睡。”
参加竞赛强度很大,很多人因为时差、饮食不适应,而发挥失误,但董镇宇身体素质好,适应能力强,也为他加分不少。
进入高中,要不要走读,这段时间,很多新高一的家长们很纠结。
董妈妈说,董镇宇都是走读的,没有住过校,为的就是每天回家,妈妈能观察他的情绪。“通过他回家后的状态,可以猜测他一天在学校的经历。不开心的时候会问一下,如果他不说,也不会追问,吃饭闲聊的时候聊聊,或者他自己就把不好的情绪消化掉了。”
部分图片由采访对象提供手机股票配资app
盛亿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